什么是微循环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血液循环。
●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
谢废物。
微循环的功能
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养料,同时带走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产物,保障物质代谢、信息交换的顺利进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控制血流和血压。
微循环四个特点
长:拉直其总长度有10万-13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
细: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径很细,只有头发丝的1/20,只允许1-2个红血球通过。
薄:微动脉及微静脉管壁很薄,只有一-张纸的1/100。
慢:微动脉及微静脉中的血流速度很慢,流速1毫米/秒;当血液粘稠度增高时,血流速度更慢。血液内容物容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栓塞,阻塞血管。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是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使管腔狭窄血液流速或减慢或血栓形成,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医学研究已证明: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是微循环障碍所致,因此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现今的生活方式、饮食、压力、污染等都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外部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和血液会逐渐衰老,功能也自然随之退化,这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内部原因。微循环发生障碍会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心梗或中风等其他重大疾病。
微循环障碍会造成哪些疾病
神经系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心血管系统: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
微循环与人体衰老:人的心脏犹如水泵一样,是全身血液流动的动力;遍布全身的大小血管,则像"大江”、“大河”一般,是输送血液的通道。而相当于头发丝1/20粗细的毛细血管,则如同灌溉的"渠道”。人体主要靠血液输送养料和清除废物,并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交换。显而易见,当人体微循环功能异常时,组织间营养交换和废物排除就会受到影响。若微循环的异常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影响脏器的功能而发生疾病,或加速衰老。所以, 一般而言微循环功能好的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而早衰或患病者,微循环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功能障碍。
微循环与高血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为微细动脉收缩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而导致血压升高,并且有细胞聚集成团、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所以,人体微循环障碍是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基础。
微循环与糖尿病:经临床观察,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管径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现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其红细胞聚集,血流变慢,停滞。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亦有障碍。
微循环与头痛、眩晕:脑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扩张弯曲、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以至停滞和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围水肿、出血等均可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使细胞的代谢产物因血流异常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头痛和眩晕,引起一系列的脑部功能障碍。
微循环与风湿病:风湿病的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风湿患者的微循环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水肿、血管基底膜破坏的病理变化。所以,改善微循环可以帮助消除肿胀和减轻疼痛。
微循环与冠心病:微循环异常可导致心肌供氧不足从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微循环与疲劳:人体在运动后,机体内产生大量浮酸、肌酐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把新鲜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组织,而组织中代谢产物随血液排出体外,将能很快解除人体的疲劳。
微循环与痛经:患痛经的女性很多,她们都有脐下寒冷、小腹下坠的感觉,传统医学认为这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目前的临床也发现,改善局部微循环能减轻此类疼痛。
微循环与痔疮:痔疮是肛周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引起血管长期扩张、淤血所致。所以在疾病早期改善肛周微循环,使血流畅通,痔疮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微循环与体臭:体臭包括腋臭和脚臭。体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汗腺分泌旺盛,旺盛的汗腺分泌出大量汗液被细菌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而产生特殊气味。改善局部微循环,使汗液能及时排出体外,就可减少细菌作用于汗腺分泌物的机会,从而抑制体臭。
现代医学认为微循环不通,是万病之源,所以,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微循环也因具有这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被当今医学界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